首頁——正文 分享
日韓“穿梭外交”難解兩國深層矛盾 民眾不買賬
2023年05月15日 09:53 來源:中國新聞網(wǎng)

  □ 本報駐韓國記者 王剛

  當?shù)貢r間5月7日至8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韓國。此訪距離韓國總統(tǒng)尹錫悅訪日僅隔52天。然而,備受尹錫悅政府重視的岸田訪韓之旅卻在韓引發(fā)多場“反日抗議集會”。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韓日首腦互訪的“穿梭外交”時隔12年后重新啟動,但歷史問題、領土爭端、經(jīng)貿(mào)摩擦等諸多因素橫亙在兩國之間,日韓間深層矛盾仍然難解,兩國關系真正回暖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

  民眾并不買賬

  近來,尹錫悅政府對日不斷妥協(xié),并將此番韓日重啟“穿梭外交”視為一大“功績”。尹錫悅表示,兩國領導人的互訪時隔不到兩個月,“這體現(xiàn)出嶄新啟程的韓日關系加速發(fā)展的勢頭”。他由此認定韓日關系呈現(xiàn)“顯著的全面好轉趨勢”,并稱“我們(指兩國關系)要更上一層樓”“我對此具有責任感”。尹錫悅還對外宣稱,他將應岸田文雄的邀請于19日訪問日本廣島,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尹錫悅和岸田文雄還商定一同前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參謁韓籍原子彈爆炸遇難者的慰靈碑。

  盡管尹錫悅本人乃至韓國執(zhí)政黨國民力量黨都對韓日關系“自我感覺良好”,但韓國民眾對此卻并不買賬。

  針對岸田文雄訪韓,首爾多處發(fā)生抗議示威,韓國警方為此將警衛(wèi)水平提升到最高級,防止出現(xiàn)“萬一事態(tài)”。韓國大學生團體7日上午11時到總統(tǒng)辦公室前舉行示威,指出2015年韓日達成所謂“慰安婦”賠償協(xié)議時,岸田文雄是日本外相,岸田至今沒有對日方戰(zhàn)爭犯罪進行認真反;韓國市民團體“為了和平與統(tǒng)一的人們”7日12時在總統(tǒng)辦公室前示威,將此次韓日首腦會談稱作“這是給予一貫歪曲歷史和否定責任的岸田政權免罪符的屈辱外交”。

  此外,“爭議記憶連帶”“民族問題研究所”等多個韓國社會團體7日下午14時在總統(tǒng)辦公室前舉行抗議示威,高喊“日本政府必須對非法殖民統(tǒng)治謝罪”“要求廢除韓日軍事情報保護協(xié)定”等口號,要求日本政府就二戰(zhàn)時期強征勞工進行謝罪和賠償,同時要求日本政府撤回福島核污水排海決定。

  日方誠意有限

  韓國民眾連日來抗議不斷,這與尹錫悅對韓日關系的評價形成鮮明對比。

  尹錫悅自我評價稱,與他剛就職的一年前相比,“沒有哪個領域比外交安全領域發(fā)生了更大變化”,還自得于“韓日首腦會談最大成果莫過于讓前政府時期陷入最壞局面的韓日關系完全恢復正!。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超過半數(shù)民眾認為韓日間實則矛盾重重,并譴責日本政府對歷史問題等橫亙在韓日間的諸多問題態(tài)度不夠誠懇、道歉誠意不足。

  韓聯(lián)社及旗下電視臺委托民調機構“Metri X”于本月6日至7日面向1000名韓國民眾實施“韓日關系方向”調查。9日發(fā)布的調查結果顯示,高達55.4%的受訪者認為,為改善兩國關系,日方應先就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富有誠意的道歉。

  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對韓日首腦會談的結果及岸田文雄訪韓之旅也進行了猛烈批判。該黨國會議員尹昊重表示,韓日首腦會談“華而不實”,外表好看、內里空虛。該黨國會議員李元旭則表示,岸田文雄此次對歷史問題沒有表明前瞻性的態(tài)度,所以國內才出現(xiàn)譴責尹錫悅政府對日“屈辱外交”的聲音。

  諸多問題待解

  長期以來,“二戰(zhàn)強征勞工賠償”等歷史問題一直是影響韓日關系的關鍵因素。3月6日,韓國政府不顧國內民意,宣布由韓國方面籌措資金,替被告日企代付賠償金。這一決定隨即引發(fā)韓國輿論強烈不滿。

  令韓國民眾更為失望和憤懣的是,此次岸田文雄訪韓前雖宣稱要與尹錫悅進行“坦誠交流”,但從結果來看,岸田仍未就歷史問題作出實質性讓步。

  韓國《中央日報》就此評論稱,要想進一步改善韓日關系,需要日方采取有誠意的措施。

  細細數(shù)來,除了懸而未決的“二戰(zhàn)強征勞工賠償”“慰安婦”等歷史問題,韓日間還存在領土爭端、經(jīng)貿(mào)摩擦等現(xiàn)實問題。

  除此之外,目前核污水排放問題也成為韓日分歧之一。韓國圣公會大學日本學科教授梁基浩不無擔憂地表示,雖然日本決定接受韓國考察團訪日,但其7月以后向大海排放福島核污水的計劃并未改變。他擔憂韓國考察團可能被日本政府利用,以逃避譴責和反對。

  諸多矛盾猶如“按下葫蘆浮起瓢”,始終橫亙于兩國之間。正因如此,當前韓日關系改善的基礎較為脆弱,上述問題得不到解決,兩國就難以徹底做到“握手言和”。難怪《韓民族新聞》等多家韓國媒體均在評論中指出,“穿梭外交”難掩韓日分歧,不能正確認識歷史的韓日關系沒有未來。(來源:法治日報)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