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8月22日電 題:“Z世代”非遺手藝人的“倔強”: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守舊”
中新社記者 阿琳娜
“在我看來,面花不應該拘泥于固有的表現(xiàn)形式,它可以是小掛件、擺臺、旅游紀念品等,但其‘魂’不能變!泵婊ㄊ炙嚾死蠲鬈幷f,他希望用年輕人的思維詮釋這門古老的技藝,但創(chuàng)新得先“守舊”。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一些傳統(tǒng)習俗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對于大多數(shù)年輕人而言,非遺離他們的日常生活漸行漸遠,會選擇進入這個領域的更是少數(shù)。
2000年出生的李明軒,7歲就開始接觸面花,“捏著捏著就喜歡上了。”李明軒說,他也嘗試過別的工作,但都“對不上他的心”,三年前他選擇專職做面花。
“面花大多出現(xiàn)在結婚、壽辰、孩子滿月等‘過事’場合,不要說我們這些‘00后’了,很多‘80后’‘90后’都對這些講究知之甚少,也不甚‘感冒’!崩蠲鬈幷f,他希望讓更多年輕人能接觸到形式多樣的面花。
向同行請教、參加培訓、自己摸索創(chuàng)新……李明軒努力用年輕人的思維為這門古老的技藝“增添活力”。他增加了新的技術,比如用噴槍上色,更換配方讓面花可以保存一年至兩年,創(chuàng)作更多貼近生活的文創(chuàng)產品。
目前,除接訂單制作面花外,李明軒還在新媒體平臺上發(fā)布視頻,吸引不少“粉絲”,也有外地買主慕名而來。
“從小耳濡目染,我知道面花背后的故事更精彩,比如不同的花、動物等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長輩也不斷提點我,不管如何創(chuàng)新,都不能讓面花失去傳統(tǒng)的味道!崩蠲鬈幐嬖V記者,在非遺技藝的傳承中,自己會守住“根”、立住“魂”。
對同樣出生于2000年的賀強而言,剪紙最開始是興趣愛好,但是“玩著玩著”就放不下了,想繼續(xù)把它做精做好。
幼年的賀強看著奶奶剪紙,便被深深吸引。8歲時他開始拿起剪刀練習剪紙,這些年他剪壞了50多把剪刀,也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剪紙風格。他的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縣以及國家級獎項。
如今賀強在西北大學軟件學院廣告設計專業(yè)就讀,獲得校方在場地、資金、人員等方面的支持。他在校內成立剪紙工作室,為成員們提供了研習剪紙藝術的場所。工作室還設計制作衣服、抱枕、絲巾等各種具有剪紙元素的文創(chuàng)產品,收入多用于走訪民間剪紙藝人和舉辦公益活動。
因為喜歡,賀強不遠千里拜訪有經驗的老藝術家和手工藝者,向他們學習剪紙技巧,聽他們分享每幅作品背后的寓意和故事。他還走進村落,了解記錄民間剪紙藝術風格。
“一定要把傳統(tǒng)的紋樣寓意傳承下來,因為這些是剪紙最寶貴的文化符號。”賀強說,剪紙的技藝與其所代表的文化同樣重要,理解了傳統(tǒng),才能談創(chuàng)新!安捎脗鹘y(tǒng)的‘內核’,與卡通造型,現(xiàn)代式線條等融合搭配,吸引更多年輕人!
西安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含著先人留下來的符號化或基因性的東西,只有對其真正掌握和深入了解,才能做到承前啟后的創(chuàng)新。非遺的保護傳承,要在繼承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如果沒有掌握或僅沿用表面形式,抓取部分元素,這只能是衍生品或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