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海南科技工作者深切緬懷袁隆平院士:守好南繁種業(yè) 端牢“中國飯碗”
2021年05月25日 12:10 來源:南海網(wǎng)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wǎng)、南國都市報5月25日消息(記者韓星 杜倬荷)一生浸在稻田里,功勛寫在大地上。5月24日,全中國送別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市民、科研人員、部隊官兵、大學生等自發(fā)來到袁隆平生前工作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門前悼念。

  直到今年年初,袁隆平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活躍在做科研的第一線。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國章成說,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承載著袁隆平的夢想,也是當前我國寶貴的農(nóng)業(yè)科研平臺。傳承南繁精神,是大家緬懷袁隆平最好的方式,“我們要繼承袁隆平院士遺志,以南繁硅谷建設為抓手,打好種業(yè)翻身仗,確保中國碗裝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廳長謝京還記得,去年她曾到袁隆平位于長沙的家中拜訪,當談及水稻時這位耄耋老人眉飛色舞、滔滔不絕。“袁老對海南情之深、對南繁種業(yè)貢獻之大,讓我們無比感動!敝x京說,袁老反復提到南繁種業(yè)對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從1970年發(fā)現(xiàn)“野敗”,到去年底在海南立下新的目標:“我們正全力開展超級雜交水稻技術攻關,向畝產(chǎn)3000斤的目標邁進,向建黨100周年獻禮”,袁隆平畢生都在南繁事業(yè)上不曾停歇,不斷自我突破與賽跑。而袁老對南繁基地的重視、對海南種業(yè)的支持,也給了海南省科技廳極大的信心與力量。

  “在雜交水稻之后,袁老有了更新的科研目標,重點研究鹽堿土地種植水稻,開始在三亞開展耐鹽堿水稻的技術攻關,并提出將國家耐鹽堿水稻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總部設在三亞,致力于實現(xiàn)種業(yè)前沿技術的突破。”謝京說,這是全國農(nóng)業(yè)領域首批啟動建設的國家創(chuàng)新技術中心,中心在三亞落地建設對于提升海南在國家安全戰(zhàn)略和外交戰(zhàn)略中的地位、科技影響力以及促進海南自貿港建設特別是崖州灣實驗室建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韋勇告訴記者,這兩天,朋友圈都被袁老刷了屏,科技同事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緬懷袁老。說得最多的,還是多虧有袁老保住了千萬中國人的飯碗,以及他扶貧攻堅,對世界貧困人口所做出的貢獻。

  當風吹過一片片稻田,我們都會想起這位可親可敬的老人。“直到現(xiàn)在我還不敢相信袁老已經(jīng)離開了的事實,仿佛他一直還在我們身邊,我們還能再見到他,和他繼續(xù)聊水稻,話家常!表f勇說,得知袁隆平院士去世消息的當晚,他眼含熱淚寫下詩作緬懷袁老,“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應該學習并傳承袁老以國家為重、以人民利益為重的忘我精神,以及對科學工作求真求實的精神,并將這樣的精神融入未來的工作中,成為一個胸懷天下、謙遜正直的人,為中國科技事業(yè)注入自己的力量。”

  附:韋勇緬懷袁隆平短詩

只為蒼生度饑寒

——送袁隆平老先生

一世憂民問飽暖,

九旬揮汗淚雨天。

青山做伴一粒米,

南海長擁半畝田。

苦孕秧苗千斤稻,

身留國運滿碗盤。

萬家糧袋拾我夢,

只為蒼生度饑寒。

2021年5月22日哭作

編輯:葉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