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南日報記者 蔡葩 羅安明
編者按
在海南的各類古地名中,“崖州”和“珠崖”“儋耳”“瓊州”等名稱一樣,沉淀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崖州有“兩千年建置史,八朝州郡之所”之稱,綿延千年、薪火不滅的崖州文化內涵極為豐富。9月28日至29日,2023崖州文化研討會將在美麗浪漫的三亞舉辦,屆時來自全國各方的專家學者和崖州人士將暢談崖州文化、共書三亞華章。
在中國文化地理版圖上,“崖州”二字有著特殊的含義。它曾是流放之地和邊徼蠻荒的代名詞,也曾是中國最南端的州郡古城,還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由中原傳入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這里開花結果,通過海上通道與東南亞乃至全世界連接,又讓這里較早承接了現代海洋文明。
古時“崖州”所指多次變更,唐代崖州一度居于瓊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崖州之名從島北移至島南,其中心區(qū)域在今三亞、樂東一帶。此后直至民國時期,在近千年的時間里,崖州一直雄踞瓊南。如今,三亞市設有崖州區(qū)!懊利惾齺,浪漫天涯”這張已經聞名遐邇的名片,把古崖州的歷史文脈和新三亞的美麗時尚連接在一起,賦予了這座城市更多內涵。
文脈
多源合流,多彩競秀
成書于清康熙年間的《崖州志》記載:“珠崖僻于島末,展輿圖視之,有如彈丸黑子。然處南服盡境,鯨波再涉,過此再無一城!北M管古時海南島被視為極境異域,但漢唐以來,從八閩之地渡海登島的漢族先民,一部分遷至瘴癘彌漫卻物產豐饒的海島南部,與世居于此的黎族百姓互鑒融合,墾殖耕耘,繁衍生息,讓文明之光照進瓊南。
在中華文明的滋養(yǎng)下,作為中國最南端州郡的古崖州,孕育出多姿多彩的文化因子。這里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忙,有鑒真東渡的艱辛;這里有勤習棉紡織技藝“衣被天下”的黃道婆,還有被稱為“嶺海巨儒”的鐘芳;這里流傳著“天下州郡崖州最大”的典故,書寫著“卻疑身世在桃源”的詩篇……跨越千年時光,崖州沉淀了悠久的文明史、特殊的邊地文化和天涯文化、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掌故和彌足珍貴的詩文,保存了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
聞名天下的天涯海角即處于古崖州境內。它依山傍海,椰林搖曳,是一個古往今來引無數文人墨客競相踏訪的地方,也是天下有情人攜手相依、約定今生的地方。獨特的天涯文化是崖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望歷史上那些剛正不阿、磊落不群的“天涯客”,他們一批批來到海南島,孤獨卻又堅韌地行走在崖州大地上,以“先天下之憂而憂”之心,身處逆境而不忘傳播中華文化,他們的文章和氣節(jié)在海南種下文化和風骨的種子。
在三亞天涯海角景區(qū)名人園里,擺放著多座崖州名人雕像,其中同為“抗金派”的趙鼎和胡銓的形象頗為傳神:趙鼎低頭沉思,雙目含怒猶如火炬,左手握拳,右掌拍案,一頭長發(fā)散亂地披在肩后;胡銓身軀挺直,右手叉腰,左手握劍,眼神堅定。兩人因得罪奸臣秦檜先后被貶崖州,前者在崖州生活三年,最后絕食而死,后者在崖州生活八年,敷施文教,造福百姓。數百年后,兩人同入“五公”之列,廣受海南人尊崇頌揚。
出于對貶官的同情,有人認為崖州文化的底子是貶謫文化,色調低沉。其實不然,崖州文化也有充滿光輝和活力的一面。據統(tǒng)計,歷史上流貶崖州的官員有16名,而奉命到崖州任職的文武官員則達1222人,其中就包括題寫“天涯”二字的徽州才子程哲等。歷史上那些有見識、有魄力的崖州地方官,同樣為崖州的開發(fā)和崖州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綿延不絕的文化活水,濡養(yǎng)了歷代崖州學子。進入明朝以后,海南島出現了“海外衣冠盛事”,位于瓊南的崖州涌現出一批賢達才俊。比如,明代考中進士的鐘芳、鐘允謙、周世昭,清代博學多才的舉人吉大文、拔貢何秉禮,以及光緒《崖州志》的兩位主要纂修者——舉人張巂和拔貢邢定綸。其中,鐘芳、鐘允謙“父子進士”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激勵一代代崖州后生奮發(fā)圖強、不甘人后。
除了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邊地特有的天涯文化,崖州的方言文化也頗具特色。自唐宋以來,南下崖州的移民不斷增多,不同族群帶來了不同的鄉(xiāng)音方言,天南海北之語匯于崖州。據不完全統(tǒng)計,古崖州至少有8種方言,包括黎語、回語、客語、軍語、邁語等。大體上州城坊間講軍語,屬北方方言;城廂及州東三亞、田寮、椰根一帶講邁語;州南番坊、新地、保平及州東多銀、永寧一帶講客語。
方言是民歌“生長”的沃土。崖州人講方言婉轉動聽、韻味十足,極富樂感。大致可以確定的是,崖州民歌的源頭活水,就是客語中的順口溜,難怪有人說“崖州人說話如唱歌”。
坐標
先有水南村,后有崖州城
從三亞城區(qū)出發(fā),驅車約40公里,即可抵達隸屬于三亞市崖州區(qū)的古崖州城。分布于此的崖州故城和崖城學宮,是海南同類文物保護單位中現存為數不多的古跡。這里曾是古代海南四大州城之一,也是古時中國最南端的具有軍事防御功能的城池。崖城學宮始建于北宋慶歷年間,近千年膏火不絕、書聲不斷,是儒家文化在崖州開枝散葉的重要象征。
1989年,崖州故城和崖城學宮被三亞市人民政府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此后,崖城學宮和崖州故城分別于1994年和2009年被列為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憑借崖城學宮和崖州故城蘊含的文化底蘊,三亞市崖城鎮(zhèn)(今屬三亞市崖州區(qū))2007年入選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是當時海南唯一入選的鎮(zhèn)。2013年,崖城學宮與落筆洞、伊斯蘭古墓群一并被國務院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崖州文化的重要性得以彰顯。
然而,熟悉古崖州的人會告訴你,先有水南村,后有崖州城!爸袊鴼v史文化名村”水南村,位于今三亞市崖州區(qū),是一個有著2100多年歷史的村莊。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在海南島置儋耳、珠崖二郡,臨振縣是珠崖郡所轄五縣之一,該縣縣衙就設在水南村。作為瓊南歷史上第一個州縣治所,水南村曾長期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宋代以后,水南村曾居住過盧多遜、丁謂、趙鼎、胡銓等一批頗具名望的貶官,這些飽學之士留下了許多與水南村有關的詩文,讓這個古村落充滿了人文氣息。
水南村現有盧多遜紀念館、馮氏宗祠、盛德堂等打卡點,其中盛德堂最為知名。盛德堂原為唐代宰相裴度后裔落籍水南村后建的院宅。趙鼎遭秦檜迫害流放崖州后,時任昌化軍知軍的裴聞義不畏強權,把宅子讓給趙鼎居住。趙鼎去世后,胡銓也被貶至水南村。裴聞義為救忠賢,再次義無反顧讓胡銓住進自己家。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胡銓被量移衡州(今湖南衡陽)。在離別之際,胡銓感念裴家人的俠肝義膽,在宅院正堂題匾“盛德堂”,并書寫銘文和門聯(lián),讓盛德堂名滿天下。歷經多次重建、修葺,如今盛德堂已有近900年歷史。古往今來,常有官員、文人、學子前往參觀,寫下了許多贊美或憑吊的詩歌。
從西漢至北宋的千余年間,海南島南部的開發(fā)主要局限于水南村一帶。從這個角度觀之,水南村并非只是一個村,盛德堂也并非只是一間房子,它們是歷史上瓊南閃亮的文化坐標。
傳承
風骨氣韻存,此地多君子
崖州后生聽著崖州民歌和盛德堂的故事長大,大都德才兼?zhèn)洹⒄敝伊x,無論走到哪里,身上都有獨特的風骨氣韻。
出生于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的鐘芳,是從崖州高山所(今三亞市崖州區(qū)高山村)走出的一代名臣,被譽為“上繼文莊(丘濬),下啟忠介(海瑞)”之人。鐘芳學問精深,時人稱他“為學博極而精,雖律歷醫(yī)卜之書,靡不貫通”。鐘芳曾在閩、浙、桂、贛等地為官,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戶部侍郎。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主張禮誠儀簡,反對鋪張浪費,對貪贓枉法、行賄受賄等行為尤為痛恨,一旦發(fā)現,便立即嚴加懲處。他晚年致仕居鄉(xiāng),很少出門,常以書史自娛。有人以私事請托,他回絕道:“吾守志,猶如嫠婦守身,豈以晚而改節(jié)哉!”
清代崖州拔貢何秉禮博學多才、妙筆生花。同治十一年(1872年),40歲的何秉禮與吉大文等人,牽頭捐款重修崖州學宮。次年考中拔貢后,他無心為官,回到家鄉(xiāng)教書育人,被崖州鰲山書院聘為掌教。清代崖州人張巂年幼喪父,家境貧寒,他嗜好讀書,少有賢名。光緒年間得中舉人后,他也選擇回鄉(xiāng)任教,為崖州培養(yǎng)了一大批人才。在崖州地方官鐘元棣的主持下,張巂還和邢定綸、趙以濂一起纂修《崖州志》,為賡續(xù)家鄉(xiāng)文脈不遺余力。
清末民初,社會動蕩,一批志士仁人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四處奔走,其中也有崖州兒女的身影。出生于崖州拱北村的林纘統(tǒng)一生光明磊落,是海南島唯一參加“戊戌變法”的積極分子,也是清末崖州較早接受改革思想的人士。林纘統(tǒng)在廣州廣雅書院求學期間,常去萬木草堂聽康有為講學,接受了變法圖強的思想,隨康有為、梁啟超走上變法維新之路。
1894年,林纘統(tǒng)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崖城上下為之欣悅。1895年春,林纘統(tǒng)與康梁從廣州一同赴京參加會試。其時正值甲午戰(zhàn)爭慘敗后,李鴻章奉命同日方議和,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消息傳來,群情激憤。3月28日,康梁等人和林纘統(tǒng)發(fā)動粵湘兩省在京舉人到都察院上書,吁請朝廷拒署和約。不久后,康有為受托執(zhí)筆,起草了長達萬余言的奏書,要求皇上“練兵強天下之勢,變法成天下之治”。簽名者1300余人,林纘統(tǒng)為第六位簽名者(見《公車上書記》)。
1898年6月,光緒皇帝采納維新派的建議,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實行變法。維新變法僅實行百余日,就以失敗告終。清廷隨即開始大肆逮捕變法人士,林纘統(tǒng)脫身后千里迢迢回到崖州,不久后被革除舉人功名。但他不改其志,曾言:“讀書人當勇赴國難,吾意不移,雖九死而不悔矣!”居鄉(xiāng)期間,他熱心從事公益事務,曾擔任崖州文廟奉祀官,廣受鄉(xiāng)鄰敬重。
無論居于瓊北還是瓊南,古時崖州一直是海南文化版圖上的重要一極。時光飛逝,曾經孤懸海外的崖州,如今早已換了模樣。從古色古香的崖州故城,到客流如織的南山文化旅游區(qū),再到迸發(fā)著創(chuàng)新活力的崖州灣科技城,在自貿港建設的大背景下,三亞正全力打造崖州故地、國際旅游勝地、科技創(chuàng)新高地這3張名片,奮力書寫高質量發(fā)展新篇章!
崖州建置演變一覽
南北朝時期,冼夫人平定海南后,請命于朝在海南設立崖州,治所位于今儋州
隋大業(yè)三年(607年),崖州改為珠崖郡,轄全島之地
隋大業(yè)六年(610年),海南島重新分置珠崖郡(治所在今?)、儋耳郡(治所在今儋州)、臨振郡(治所在今三亞)三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朝廷在海南島置崖州、儋州、振州三州,崖州治所在今?谀喜
唐天寶元年(742年),崖州改稱珠崖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珠崖郡復稱崖州
宋開寶四年(971年),海南島置瓊州、崖州、儋州、萬安州、振州五州
宋開寶五年(972年),朝廷廢除海南島北部的崖州,改海南島南部的振州為崖州
宋熙寧六年(1073年),崖州改稱珠崖軍
宋政和七年(1117年),珠崖軍改稱吉陽軍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吉陽軍改為崖州
民國元年(1912年),崖州改稱崖縣
1984年,國務院批準撤銷崖縣設立縣級三亞市(1987年升格為地級市)
2014年,國務院批復同意三亞市“撤六鎮(zhèn)設四區(qū)”,新設立的崖州區(qū)管轄原崖城鎮(zhèn)行政區(qū)域
制圖/陳海冰
文字整理/羅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