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是高|"> 實在是高" /> 實在是高 ">
突破了冒險片與驚悚片類型壁壘 “極簡”的《墜落》 實在是高
年輕女孩亨特和貝姬相約攀爬一座610米高的廢棄電視塔,沒想到上去之后卻下不來了。上周五,一部無論人物、場景還是劇情都堪稱“極簡”的驚悚片《墜落》在內地影院上映,拿到了豆瓣7.2的高分,高于87%的驚悚片和81%的冒險片。
在106分鐘的時間里,影院觀眾與片中女孩一道“被困”于高空中的方寸之地,體驗在絕望中自救的極致心理過程。影片直接在主海報上打出了“恐高癥狀者謹慎觀看”的警示語,但這無疑給了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的理由。一直以來,驚悚片都是影院觀眾的剛需,也是小成本電影以小搏大的“高性價比之選”。而加入了冒險元素的高空題材電影《墜落》的問世,則為驚悚片這一廣受觀眾喜愛的類型拓寬了外延。
驚悚片?冒險片?
《墜落》的主要人物只有貝姬和亨特兩人。在曾經的一次登山運動中,貝姬痛失愛侶,從此一蹶不振。為了讓她重拾勇氣,好友亨特邀請她一起挑戰(zhàn)攀登電視塔。
片中的電視塔年久失修,搖搖欲墜,這導致兩人登上后不久,僅有的逃生梯便墜落了。但因為有了“極限運動愛好者超越自我”的設定,故事的起點跟過往那些驚悚片的“不作不會死”的套路相比有了本質區(qū)別。這正是《墜落》有別于多數驚悚片的特殊之處:它實際上是一部基于冒險片基礎的驚悚片,其驚悚程度跟冒險的程度成正比。
影片中,不斷脫落的塔身部件,四周環(huán)境的荒無人煙,沒有信號的手機和頭頂盤旋的禿鷲,都在一步步將人物的冒險級別推向巔峰。不需要像過往恐怖片那樣刻意制造恐怖情節(jié),《墜落》中兩個女孩只需要偶爾輕輕挪動,便足夠把影院里的所有觀眾嚇出渾身冷汗。
斯蒂芬·金表達了自己對《墜落》的喜愛:“我希望這部電影是我寫的。”這位美國“恐怖小說之王”常常在過去的作品中描繪人類在極端處境中的心理狀態(tài),但他仍然認為《墜落》“非常可怕”。
小成本,怎么拍?
《墜落》的制作花費了300萬美元,在商業(yè)片中委實算是低成本制作。影片8月在北美上映后收獲票房720萬美元,后來在全球累計票房超過1600萬美元,成為以小搏大的典范。
對于在影院中倍感震撼的觀眾來說,他們最大的困惑就是:這么嚇人的高空場面是怎么拍的?
答案是:特效加實拍。
片中的廢棄電視塔B67,參考的是美國第四高建筑——高625米的加州KXTV/KOVR電視塔。在現實拍攝中,演員們雖然不至于真的要爬上高達610米的電視塔,卻也得在劇組搭建的高達30米的電視塔頂進行拍攝——后者搭建在600米高的懸崖上,這樣無論演員還是觀眾都能真正感受到那種高聳入云的眩暈感。扮演貝姬的演員格雷斯·卡羅琳便說,她在拍攝時常常因為過度恐懼而感到胃部有一種“下墜感”。
影片導演斯科特·曼認為,驚悚片必須堅持實拍,因為“觀眾就想看我們玩真的”。因為兩個演員實拍時遠離地面,導演無法從旁指導,于是斯科特·曼選擇了事先在自家后院里搭建一個跟塔頂平臺尺寸相同的裝置,跟演員一起摸索,在那么小的地方,她們如何坐立和睡覺。
有驚喜,有漏洞
在豆瓣上,56%的觀眾給《墜落》打好評,超過了打分人數的一半。人們稱贊其視聽效果帶來的身臨其境之感:“我愿稱之為減肥片,看完消耗八百卡!薄翱指甙Y已經嚇癱在電影院。”“至少讓我分泌了十噸腎上腺素!薄耙婚_始我是坐在椅子上看的,開始爬塔之后我是坐在地板上看的!
也有觀眾指出影片種種不合情理的細節(jié)。譬如,在高達610米的高空,四周沒有遮擋物,兩位女主人公應該會遭遇狂風,而不是像片中那樣坐得穩(wěn)若泰山。又譬如,女孩們手機堅持開機了三天——不少觀眾指出這并不合理,以他們對該品牌手機的使用感受,這樣的電池續(xù)航能力似乎有些夸張。
影片的反轉式結尾無疑是這部小成本驚悚片徹底擺脫爛片風險的保障。在過去,驚悚片的結尾通常也會有反轉,但基本都是“你以為一切結束了,但其實并沒有”的套路!秹嬄洹返姆崔D并非如此,該反轉不僅是劇情上的,更是情感上的,這讓人們最終能從劇情的高度現實感中走出,沐浴在人性的陽光下。與此同時,這一反轉也讓人們真正意識到此前他們看到的景象,其真相究竟是什么——正是這令人細思極恐的結局,讓《墜落》真正成為一部無可置疑的驚悚片。
從冒險,到驚悚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驚悚片套路雷同、質量不高。盡管影院級視聽設備能放大感官刺激,但仍然少有驚悚片讓人看完覺得“值回票價”。《墜落》讓人看到驚悚片擺脫懸浮劇情的可能,即用真實感充分調動觀眾的感官。而在它之前,已有一批同題材的冒險類型片進行了長達二十多年的探索?梢哉f,《墜落》在2022年成功突破冒險片和驚悚片的類型壁壘并走紅,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2000年的《垂直極限》跟《墜落》的情節(jié)頗有類似之處,同樣以登山愛好者為主角,情感切入點也是主人公曾因痛失親人而導致的心理障礙。故事里,彼得的父親在一次登山中,為讓兒子獲救而毅然選擇割斷繩索,墜崖身亡。彼得從此放棄了登山事業(yè),并與同為登山運動員的妹妹不歡而散。后來,妹妹在挑戰(zhàn)喜馬拉雅山脈西麓的K2峰時遇險,全隊困在高峰上的巖洞里,由于食物與藥物的緊缺,他們的生命岌岌可危。為了營救妹妹,彼得不得不再次登上喜馬拉雅山,迎接自然極限和自身心魔的挑戰(zhàn)。
2010年的《127小時》則在人物和情節(jié)設計上更接近《墜落》的極簡感。這部電影完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2003年5月,美國登山愛好者阿倫·拉斯頓在猶他州一座峽谷攀巖時,因右臂被石頭壓住,被困5天5夜。為了逃生,他強忍劇痛,花了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先后將橈骨和尺骨折斷,用自己的運動短褲當作臨時止血帶,然后用小刀從肘部將右前臂硬生生切斷。從巖石下脫身后,為了與失血搶時間,他以超人的毅力爬過狹窄和風力強勁的峽谷,緣繩下到60英尺深的谷底,再步行5英里后與營救人員相遇,終于成功生還。
2015年的《云中行走》,則跟《墜落》一樣在令人眩暈的高空感上做到極致。該片根據法國雜技藝術家菲利普·帕特的個人自傳改編,講述其克服種種質疑,在紐約世貿雙子大廈之間走鋼絲的故事。雖然很多觀眾評價,該片123分鐘中最值得看的只有最后20分鐘,但能看到在412米高空“云中漫步”的奇觀,還是讓多數觀眾感到滿足。
2018年的《徒手攀巖》則展現了攀登者亞歷克斯·霍諾德無繩索徒手攀登酋長巖的全過程。雖然這是一部紀錄片,卻也讓不少觀眾“投訴”:看完嚇出“恐高癥”。(羊城晚報記者 李麗)
(來源:羊城晚報 2022年11月23日 版次: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