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出伏”近在眼前 別忘了還有“秋老虎”
2022年08月18日 08:24 來源:華西都市報

  “伏包秋,涼悠悠;秋包伏,熱得哭。”從民間流傳的俗語就能知曉,立秋的早晚頗有講究,甚至影響著天氣的冷熱變化。但遺憾的是,今年的立秋節(jié)氣恰處在三伏天中末伏的開始之前,正是老人們所說的“秋包伏”。所以,看著惱人的高溫,炙熱的陽光,“三伏天”的威力仍然不容小覷。

  8月15日,三伏天中的末伏到來了,這是今年的最后一伏。據(jù)傳統(tǒng)的推算方法規(guī)定,末伏是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共十天)的一段時間。與此同時,這意味著再過不到十天,人們就迎來了“出伏”,也就是三伏天結(jié)束的日子。

  三伏食譜:“三肉”和“三瓜”

  “是時三伏天,天氣熱如湯。”從古人寫作的詩篇之中,就能看到三伏天對于普羅大眾的“威力”了。從古至今,提起高溫又潮濕的三伏天,連講究“心靜自然涼”的古人都是叫苦不迭。天氣炎熱之下,講究“食補”的古人,自然也有對應炎熱天氣的食譜。

  “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夏日酷暑難捱,人們?nèi)菀赘械缴眢w乏力、疲倦,更會出現(xiàn)胃口下降不思飲食的情況。正因如此,在漫長的苦夏開始時,自然要吃點好的才能熬過炎熱的酷暑。而在末伏之時食餅吃雞蛋,也是因為此時是三伏的最后一伏,天氣稍微涼快人們的食欲有所提高,吃雞蛋也可補充營養(yǎng)。

  在有的地方,還有“頭伏吃雞二伏鴨”“頭伏餛飩二伏茶”的民諺,可見地域不同,人們在三伏天的吃法也不同。此外,民間也有“入伏吃三肉,苦夏不消瘦”的俗語,其中的“三肉”說法不一,但一般指的是羊肉、雞肉、鴨肉。因古人講究“以熱制熱”,所以食用一些溫熱性的食材,可以彌補大量出汗后虛弱的身體,也能在苦夏為身體補充營養(yǎng)。

  除了吃“三肉”,三伏天還流行吃“三瓜”,分別是:冬瓜、絲瓜、苦瓜,有些地方也把黃瓜歸入其中。這些食材大多消暑解熱、清火健脾,能起到增進食欲的作用。

  即將出伏:涼爽的秋天近在眼前

  到了8月25日,就能迎來“出伏”之日了,在古人的認知中,這標志著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已經(jīng)過去,而涼爽宜人的秋天就近在眼前。值得一提的是,過完三伏天,并不意味著天氣完全轉(zhuǎn)涼,因為三伏天過后還有“秋老虎”。

  “秋老虎”,是民間對三伏天后重新出現(xiàn)短期炎熱天氣的俗稱,但“秋老虎”不一定每年都出現(xiàn)。此外,“秋老虎”一般出現(xiàn)在二十四節(jié)氣當中的立秋之后,屬短期回熱天氣。清人顧祿所著的《清嘉錄》寫道:“處暑后,天氣猶暄,約再歷十八日始涼。”

  “秋老虎”來時,雖然是秋天,但天氣悶熱,再加上晝夜溫差變大,天氣干燥,人們常說的“秋燥”也就出現(xiàn)了。在此時,既要祛暑清熱,又要滋陰潤燥,所以在飲食上需要格外講究,可多吃些清熱潤燥又營養(yǎng)的食材。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編輯:陳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