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甘皙)“掃碼1元抽手機”“免費抽1箱方便面”“免費抽3雙保暖襪”……近日,多位消費者向《工人日報》記者反映所收快遞盒上貼有類似二維碼小廣告,但掃描進入后發(fā)現需要填寫個人信息、支付郵費、拉人砍價等才能領取“免費”商品。這些二維碼小廣告就像“牛皮癬”一樣,跟著快遞盒不斷流動。
安徽省消保委曾對1111份快遞單樣本進行分析,發(fā)現674個樣本中含有二維碼小廣告,占比高達60.67%。其中,出現最多的廣告是某平臺的“天天領現金打款秒到賬”,占比39.32%。
家住北京朝陽區(qū)的高女士反映,她就掃描快遞單上的二維碼參與過“天天領現金打款秒到賬”活動!靶枰粩嘌埡糜阎,獲取抽獎機會,然后通過抽取金幣、幸運值等不斷地積累、兌換,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達到湊足提現金額的目的!备吲空f,她邀請近20位好友助力后,依然沒能提現,其他參與人員也沒人最終提現。
“不要掃,那是騙人的!辈稍L中,有幾家快遞公司的派件員都提醒說,快遞盒上的二維碼有可能是虛假廣告。但他們表示,快遞盒上的廣告不是他們貼的,“送到網點的時候就有”。
記者隨后聯系了某電商平臺商家,拍攝上傳了這家商鋪寄來的快遞盒上二維碼小廣告的圖片。客服回復稱:快遞單都是合同方提供的打印系統(tǒng)打印的,雖然二維碼小廣告出現在他們的快遞盒上,但并不是他們貼的,很可能是第三方打印軟件存在廣告植入模板。
一名負責投放快遞單廣告的業(yè)內人士稱,他們和電商平臺、快遞公司都有合作,商家可以直接通過系統(tǒng)把額外添加了廣告的快遞單打出來。
而多位消費者則投訴稱,被騙后與快遞公司交涉,對方稱廣告不是自己發(fā)布的,不需要為此負責。
對此,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廖懷學認為,廣告公司作為廣告經營者,快遞公司作為廣告發(fā)布者,若二者合作,在快遞盒上發(fā)布虛假廣告,皆應對廣告內容承擔責任。如果消費者因虛假廣告造成損害的,可以對廣告主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損失,也可以要求廣告發(fā)布方快遞公司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廖懷學表示,市場監(jiān)管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對快遞盒廣告違法違規(guī)行為及時依法處理?爝f盒廣告產業(yè)鏈各方主體,包括廣告主、電商平臺、快遞公司等,應嚴格遵守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建立廣告內容審查機制,加強對廣告內容審查。
廖懷學提醒說,消費者應增強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看到快遞盒上廣告中的“免費抽”“1元抽”“低價換購”等內容要謹慎,不要輕易掃碼。
甘皙
原標題:“掃碼1元抽手機”?誰該為快遞盒上的“牛皮癬”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