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正文 分享
“脫單盲盒”火了 你想要的愛情成了別人的“商機”
2021年12月07日 10:49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我一直以為那些脫單盲盒都是攤主售賣自己身邊單身朋友的微信,或是單身的人自己留下的,像這樣不知情,微信也被售賣了的人就我一個嗎?”大連女孩兒小瓜日前在社交平臺發(fā)出了求助帖。遇到這種糟心事,她只能關(guān)閉了搜索添加好友的功能。

  自7月中下旬,一名長沙大學生“靈機一動”開設(shè)“月老辦事處”地攤兒后,脫單盲盒在全國各地逐漸興起。一些城市還出現(xiàn)了售賣脫單盲盒的“脫單便利店”,更為常見的是線上的脫單盲盒小程序,并形成產(chǎn)業(yè)鏈,在社交平臺上招攬代理商。

  這類脫單盲盒的“玩法”十分簡單:僅需付費1元,就可以抽取一個聯(lián)系方式,或者將自己的聯(lián)系方式存入“庫”中,等待“有緣人”抽取。有網(wǎng)友稱,脫單盲盒是社恐人的“戀愛救星”?蓪τ谝呀(jīng)有男朋友的小瓜來說,至今還不知道自己的微信號是被誰賣了的。

  今年4月,#中國超兩億人單身#的話題沖上熱搜。對此,新華網(wǎng)曾組織“你認為是什么因素導致很多人單身”的微博投票,參與投票的27萬網(wǎng)友中有6萬多人認為是“社交圈小”,10萬余人認為“社交圈小、忙于工作、經(jīng)濟條件、觀念轉(zhuǎn)變”均是單身原因。

  北京、廣州、重慶、濟南等地也紛紛出現(xiàn)“脫單便利店”,店內(nèi)銷售的脫單盲盒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價格不等,店內(nèi)工作人員會按照生日、星座等進行分類排列。

  記者日前在北京南鑼鼓巷附近的一家脫單主題咖啡館看到,這里的脫單盲盒被做成膠囊形狀,藍色代表男生,粉色代表女生,按照北京行政區(qū)和年齡段進行分類擺放。店內(nèi)工作人員介紹,可以直接花費3元或9元,購買不同類別的脫單膠囊;也可以填寫自己的信息形成新的脫單膠囊,根據(jù)擺放位置不同,收費分為39元、99元兩檔。拆完膠囊信息后只能拍照保存信息,不能將膠囊?guī)ё撸按娣旁谶@里的盲盒,一個人可能會收到很多陌生人的好友申請。如果想將膠囊下架,則需要花費19元”。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店里存放的脫單膠囊有近百個,90后居多,上架時間多為11月中上旬。根據(jù)店內(nèi)張貼的“脫單細則”規(guī)定,要求填寫真實個人信息和社交賬號,填寫了信息即視授權(quán)擺放膠囊為自愿行為,并對可能遇到的信息泄露、經(jīng)濟來往等潛在問題進行了提示。

  上個周末,就職于北京一家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的白林,無意間在社交平臺看到了脫單盲盒小程序的存在,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他1元把自己的微信號存入盲盒,一星期內(nèi)僅收到一條好友申請。

  小瓜則在一兩天的時間里收到了十幾個陌生人添加好友的請求,“直到有人添加好友時打招呼說是脫單盲盒抽到的,我才意識到自己的微信號被賣了,加好友的人甚至來自不同城市”。

  記者嘗試在某脫單盲盒小程序上支付1元后,無需任何身份核實,就馬上獲得了一個微信號,該微信號為真實手機號碼。該小程序“玩法說明”中也標注出,留下盒子需要微信綁定的手機號、所在位置信息、微信號、QQ號等,并且,用戶在參與和使用小程序服務(wù)和功能時默認認可隱私條文。

  單身男女想要的“邂逅愛情”,已成了商家眼中的“風口生意”。脫單盲盒小程序已經(jīng)出現(xiàn)許多不同版本,并通過社交平臺廣泛招募代理,“賺錢很快”“平臺已累計1000+數(shù)據(jù)”“推廣即分傭”“有大學資源一定要做”“撿錢狂歡的超燃項目”等,成為他們的廣告語。

  一款脫單盲盒小程序的推廣人員表示,“在校生做校園推廣大使的話,不需要花錢。加盟后,可以有自己的二維碼進行擺攤賺錢,有人花1元錢抽盲盒,就會返現(xiàn)0.5元”。另一款脫單盲盒小程序代理說,他們目前有三種合作方式:免費加盟需要提供100個客戶資源,收益為五五分成;繳納年費100元,收益也可五五分成;如果一次繳納年費300元,則全部收益均歸代理所有,“三種合作方式都是合作時長1年,均會開通屬于自己的后臺,客人通過專屬二維碼付款來計算代理收益。對于通過自己的二維碼錄入的微信號等,不用管是否真實,花錢放假號碼的很少,即使真遇到了可以找客服補償替換”。

  脫單盲盒的出現(xiàn)增大了單身男女相互認識的概率,但參與者的個人信息是否有安全風險?對此,記者咨詢了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wù)所律師金琳。金琳說:“無論是校園活動還是社會上的脫單便利店,實際上都有處理個人信息的平臺性質(zhì)。盡管基本遵循了‘取得個人同意’后收集個人信息,但個人信息處理不僅包括收集,還包括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刪除等!彼嵝颜f,尤其在今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中,明確規(guī)定了個人信息處理者應當對其個人信息處理活動負責,并采取必要措施保障所處理的個人信息的安全,否則將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脫單盲盒的個人信息提供方和被提供方都應當有必要的審核,防止衍生網(wǎng)絡(luò)詐騙、侵犯個人信息等犯罪行為發(fā)生”。

  對于脫單盲盒代理或校園推廣大使,金琳提醒:“此類身份也屬于個人信息處理者,也要承擔對應法律責任。如果平臺犯罪,雖然是被招募的代理,本身也可能是遭遇被騙,不會一概都構(gòu)成犯罪,但其客觀行為的違法性還是有的。如果明知平臺犯罪而提供協(xié)助,也將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金琳提到,小瓜的遭遇就屬于典型的侵犯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非法售賣他人微信號者應當承擔相應行政處罰,“當發(fā)現(xiàn)個人信息被濫用時,要及時進行維權(quán),向相關(guān)部門和機關(guān)反映、投訴,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應受訪者要求,小瓜、小閆、小楊、白林均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孟佩佩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12月07日 07 版

編輯:陳少婷